救荒本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书,旨在介绍各种植物的药用价值、性味功效和制用方法,供人们从事中医药学研究或药物应用时参考使用。
早在隋唐时期,盛行着一种“救荒养民”的思潮,大力推行“草木皆可充飢”的栽培政策。这种政策需要广泛地调查植物,对它们的药用价值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总结。而救荒本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唐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有大量的草药处方,但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本草”著作。直到宋代,才出现了一些“救荒谷草”、“救荒待试谱”等,这些都是救荒本草的雏形。
救荒本草最早的代表作是北宋官员王珪编纂的《救荒本草》,自此之后,宋代以后的药学著作也多以“本草”命名,成为中国古代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明代神秀所编《本草纲目》更是成为中国药学的权威典籍。
救荒本草最早出现于宋代,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更是救荒养民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今天,救荒本草已被列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