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思想是相对于以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而言的,指以官僚阶层的利益为中心,一切以官员的身份和职权为重,忽视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自唐朝以来,官本位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占据了长期的支配地位,虽然已经得到了反思和批判,但是在种种社会问题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体现。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以科举制度为核心,而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就在于它的价值观是基于官本位思想的。科举主张的是公平竞争,但是人们的考试成绩和官职晋升的机会,却是取决于个人家庭经济条件、门第背景和人脉关系的。这使得科举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以维持现有等级秩序为目的,以维护官僚阶层利益地位的制度,让社会的底层民众无法通过艰辛的努力晋升。这种官本位思想的深入影响使得中国的社会稳定经常被视为比自由、平等这些西方价值观更重要的因素。
正如胡适所说,官本位思想造成了中国在知识分子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即以文化的阐释、发扬为职责的理念,强调学识、才华、品德和社会地位的尊崇。这样的思想方式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不足,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看作一种文化的缔造者和延续者,不太关注社会的道德问题和社会的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