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本文将为您介绍它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内容。
病因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部分由于某种原因向肠道内另一部分套入的一种疾病。一般地说,肠道最上方发生套叠情况的部位称为“套叠体”,最下方肠道的部位称为“受压迹”。小肠套叠比较少见,大多发生在回肠末端与结肠开始的部位。男性比女性多发,最多见的年龄是6个月至2岁的幼儿。
症状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是:肠绞痛、腹部肿块、呕吐、粪便失常等。腹部肿块常位于右下腹部,可触及肿物波动感和半月形腹部肿物。当套叠部分在肠壁内血管和淋巴管受到压迫而缺血时,还会出现发热、患儿活动度降低、呼吸急促等表现。当肠套叠超过48小时仍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时,受累的肠道组织可迅速坏死及穿孔引起腹膜炎等危险状况。
治疗方法
对于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果断切除套入肠道的肠壁组织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称为“开腹探查手术法”。这种方法较为安全,治愈率较高。如在数小时内及时将套叠解除,或在半天内行手术切除阻塞所致坏死的小肠,痊愈率高达95%以上。在手术前、术后均可进行生命支持,如维生素K、氯化钾、葡萄糖、生理盐水等进行补液、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措施。